- · 《江汉考古》期刊栏目设[01/26]
- · 《江汉考古》投稿方式[01/26]
- · 江汉考古版面费是多少[01/26]
中国古代史论文_长江中上游地区商代青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附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时空范围 1.1.1 空间范围 1.1.2 时间范围 1.2 材料发现与研究综述 1.2.1 江汉平原 1.2.2 环洞庭湖地区 1.2.3 鄱阳湖-赣江地区 1.2.4 成都平原
文章目录
附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时空范围
1.1.1 空间范围
1.1.2 时间范围
1.2 材料发现与研究综述
1.2.1 江汉平原
1.2.2 环洞庭湖地区
1.2.3 鄱阳湖-赣江地区
1.2.4 成都平原
1.2.5 汉中盆地
1.2.6 综合研究情况
1.3 选题缘由、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选题缘由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分期与分区研究
2.1 典型器类的类型学研究
2.1.1 青铜鼎
2.1.2 青铜鬲
2.1.3 青铜甗
2.1.4 青铜斝
2.1.5 青铜爵
2.1.6 青铜觚
2.1.7 青铜尊
2.1.8 青铜罍
2.1.9 青铜瓿
2.1.10 青铜提梁壶/卣
2.1.11 青铜钺
2.1.12 青铜刀
2.2 分期与分区
2.2.1 分期研究
2.2.2 分区研究
第3章 江汉地区的器用形态
3.1 第一阶段
3.1.1 器物特点
3.1.2 器物组合
3.1.3 器用情境
3.2 第二阶段
3.2.1 器物特点
3.2.2 器物组合
3.2.3 器用情境
第4章 环洞庭湖及邻近地区的器用形态
4.1 第一阶段
4.2 第二阶段
4.2.1 器物特点
4.2.2 器物组合
4.2.3 器用情境
第5章 鄱阳湖-赣江地区的器用形态
5.1 器物特点
5.2 器物组合
5.3 器用情境
5.4 高等级墓内的器用特点
第6章 成都平原的器用形态
6.1 器物特点
6.2 器物组合
6.3 器用情境
第7章 汉中盆地的器用形态
7.1 器物特点
7.2 器物组合
7.3 器用情境
第8章 长江中上游器用形态的综合考察
8.1 器用特点总结
8.2 器用对比分析
8.3 两类器用形态及其信仰内涵
第9章 地方青铜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动因考察
9.1 区域差异动因分析
9.2 整体发展动因总结
第10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后记
文章摘要: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地区商代青铜器为研究对象,选用器用形态的研究视角,重点关注青铜器本身承载的习俗风尚、礼仪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其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文中运用到类型学、地层学、文化因素分析、情境分析、青铜器组合研究、对比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整体分期和断代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不同区域内青铜器类、组合特点、器用情境以及其历时变化。总结各区域内器用形态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礼俗传统和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各区域内不同时期商文化因素构成的具体分析,及其本身手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程度的考察,从内外双重角度探讨长江中上游地区地方青铜文化兴起、发展的背景和原因。全文共分十章,各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绪论。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介绍以往出土的青铜器材料,回顾已有研究的收获和局限,指出需要关注和深化讨论的研究方向,并且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期与分区研究。通过对整个区域内典型青铜器的类型学研究,结合器类的共出关系和风格特点,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时期青铜器,整体划分为两段六期。综合考虑青铜器的空间集聚状况,以及青铜器的风格特点,分辨出五个青铜器使用中心区域。第三章江汉地区青铜器器用形态研究。分别考察两大阶段的青铜器类、组合特点和器用情境。第一阶段当地青铜器被严格控制在商文化的直辖邑内。以青铜器类、尺寸、数量和精美程度,区分用器人身份等级的器用制度已经形成。并且在当地延续发展至商文化势力的北缩阶段。第二阶段当地不存在成规模的本土青铜器生产和使用,但仍属于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线路,中原与环洞庭湖地区的青铜文化在此区域内碰撞。第四章环洞庭湖及邻近地区青铜器器用形态研究。分别考察两大阶段内的青铜器类、组合特点和器用情境。第一阶段的使用范围在偏北区域,仅发现少量的小型青铜工具和武器,出在受商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遗址之内。第二阶段使用范围较大,跨多个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但多以单件或单类青铜器埋藏为主。选址在同时期的居址或墓地附近的山上或河边,可能属于对自然神的崇拜和祭祀。第五章鄱阳湖及赣江地区青铜器器用形态研究。此区域青铜器年代集中在第二阶段,上限可至第一阶段第4期。当地器用情境包括墓内随葬和山川祭祀两种。青铜器及其组合配置,受商文化的影响较多,但也只流于形式。当地高等级墓内的青铜器用呈现出“宴饮+乐舞仪仗”的双重主题,不见以青铜器组合配置差异,区分用器人身份等级的中原式礼仪制度。第六章成都平原青铜器器用形态研究。此区域青铜器年代集中在第二阶段,器用情境存在祭祀仪式用器、墓内随葬用器和山坡河岸埋藏用器三种,又以祭祀仪式用器为主。通过对祭祀仪式之中,各类青铜器使用方式的具体分析,总结出此类情境中的青铜器是对信仰内容和祭祀仪式的全面展示。当地为多神崇拜,主导祭祀的群体通过鸟、龙、神兽等媒介与神明实现沟通。依据祭祀仪式中的职能差异,以服饰和手持物为区分,将参与祭祀的人群区分出不同的职能和层级。第七章汉中盆地青铜器器用形态研究。此区域青铜器年代在第一阶段第四期至第二阶段。青铜器成组或单独埋藏在河岸或河边高土丘之上,相同地点内存在多次埋藏的行为,不与陶器或其他遗存共出,可能也属于祭祀用器。当地处于文化走廊地带,不同时期的文化因素构成复杂。尽管各阶段流行器类会有所区别,但当地青铜器的器用情境、组合方式存在延续发展的特点。当地特色的青铜钺、弯形器等武器存在大小和精美程度的区分,用器人的身份等级可能也有所区分,但这些器类不被区别地共同应用于公共祭祀场景之中。第八章长江中上游地区青铜器器用形态的综合分析。总结不同区域内的器用特点,对比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观察到将青铜器应用于祭祀情境是第二阶段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普遍用法,但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不同,存在“中心祭祀”和“公共祭祀”的区别。而后整体将商时期长江中上游地区青铜器的器用形态区分为两个类型,分属“礼制系统”和“巫傩系统”,反映有不同的信仰内涵。前者与中原商文化的器用制度“形神兼备”,后者则与商文化“形似神非”,属于本土特色的习俗风尚。第九章长江中上游地区地方青铜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动因考察。从内外双重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中原青铜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各个地区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和程度的差异,以及在外来青铜器和技术元素传入之时,各个区域内本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对地方青铜文化的面貌和发展程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第十章结语。对本文的研究收获进行简要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网址: http://www.jhkgzz.cn/qikandaodu/2022/0928/587.html